我们都知道古时候人们对年龄的叫法都是非常讲究的,古人不会直接说出自己的年龄,而是用含蓄的叫法来表达自己的岁数,比如古稀,就是人们用来表达年纪的一个常用的词。古稀,就是说人到七十岁。
古稀一词,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杜甫在诗中写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感叹人生苦短,能活到70岁,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以古人各个朝代的平均年龄来看,古稀真的是高龄了。而在距今约500多年前的明朝,著名书画家唐寅,在读了杜甫的诗后,也是感慨万分,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填写了一首《七十词》,词中写道: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纵使唐寅这种绝代风流人物,年过古稀,仍唏嘘不已,不禁感叹,时光如梭,人生几何,去日无多,期间又受了多少烦恼波折。
在现代社会,年过70的古稀老人数量不可谓之不多,这和人们日益富足的生活以及越来越先进的医疗水平有很大关系。然而在古时候,古古稀老人稀少的没有几个,我们仅看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年过70的就寥寥无几,并没有几人。即使是社会已经比较进步的明朝,活到七十岁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唐寅虽是年到古稀,然而与他同时代的那些文人,如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喻世明言的作者冯梦龙,甚至于和唐伯虎同行同业的郑板桥,都没能跨过古稀之关,令人禁不住分外惋惜。
孔子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句话是孔子描述自己在70岁这个年龄段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我的感悟。相较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孔子70岁时候的所想所为,更像是一种回归本心的返璞归真。孔子70岁的生活理想状态是,心里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但是在做事的同时,却依然能够遵守规矩,与人相处融洽,和世界和谐相处,不会因为年纪大,就倚老卖老,去违背事情发展的规律。人到古稀之年,应当遵从自己的本心,去尽可能完成自己的心愿,而在追求心愿的时候,循规蹈矩。处之淡然,其乐融融,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