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是因为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国人对于很多事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称谓,就比如说人的年龄,中国人年龄的每一个时期都有着一个特别的称号,而弱冠,就是男子在二十岁时候的一种称呼。
古代的男子,都是要蓄长发的,不同的年龄留不同的发型,而等到男子二十岁的时候,为了表示已经成年,就要把头发盘成发髻,称之为“结法”,这时就要行加冠礼戴帽子了。在古人眼里,二十岁的时候虽已成年,但体质还并未发育强壮,身体较弱。所以在二十岁行加冠礼又叫弱冠。
加冠礼要在自己家的宗庙里举行,一般来说,都是由自己的父亲或兄长来主持的。行加冠礼,要挑选一个好日子,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良辰吉日来进行。行加冠礼还要邀请贵宾,而贵宾多为族里有威望的人或当地的官员,以祈祷加冠之人将来可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加冠当天,首先要摆上祭祀天地、祖先的贡品,由父亲或兄长引领,进太庙祭祀天地,祖先。然后由贵宾为受冠者行加冠之礼,贵宾要为受冠者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是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戴上此冠,意味着受冠男子有了参政的资格,受冠男子从此就要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接着贵宾要给受冠者戴上白鹿皮做的皮弁,也就是所谓的军帽,意味着受冠男子要服兵役,以保卫疆土社稷,蕞后,再让贵宾为受冠者戴上红中带黑的素冠,素冠,是通行礼帽,也昭示受冠者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三次加冠之后,主人开始设宴招待宾客以及宾客的助手,称之为“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堂拜见母亲。之后由贵宾为受冠者取“字”,古代的人,在成年之后,只有长辈可以称呼他们的名字,一般人或平辈,只能称呼他们的“字”,因此,古人在成年后要取“字”来方便他人称呼。而受冠者有了“字”,也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了尊严。取“字”之礼完毕,受冠者依次拜见兄弟和赞者,然后再入内室拜见自己的姑姑姐姐。蕞后,受冠者脱下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服礼帽,带着礼品去长者家拜见。加冠之礼也到此结束。
加冠礼这种成年礼仪式,从周朝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初,后来由于洋风盛行才逐渐没落。
"八字"也叫四柱 (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两个字,上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因其原理基于与阴阳五行所以和"紫薇斗数"等统称"五行术"。 相传在黄帝时期,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创建了中国的历法(现在的太阴历)。从黄帝纪元起,到现在已历七十八个花甲。一个花甲六十年,由天干、地支依序排列循环组合而成。
五格指的是姓名学中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外格。 五格剖象法是目前较有影响的一种取名法。最初在公元1918年初,由日本人熊崎健翁开创,因此五格剖象法也称作"熊崎氏姓名学",其核心就是将人的姓名按五格剖象法来解释。 所谓五格剖象法就是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的规律建立起的五格数理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推算人生各方面运势的一种简易方法。对于姓名学的内容,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给后代、子女取名时不妨参考;如果自己目前的姓名数理配置不理想,也没有必要去改户口本上的名字,可以用笔名、常用名去补救,原著上说,最常写、常用的名字对自己人生运势的暗示力最大。
五格计算方法: 1、天格:复姓,合计姓氏之笔画;单姓,再加假添一数。如司马光,司马是复姓,天格是5+10=15;李刚,李是单姓,天格是7+1=8。天格乃祖先留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2、人格,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人一生的命运,均由此人格推断。其构成是姓氏最下字与名字最上字笔画数之和。如:刘江,人格数是15+7=22。司马懿,人格数是10+22=32。 3、地格:由名字全部笔画数构成,称为"前运",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如是单字名,再加假添一数。如司马懿,地格数是22+1=23。刘江海,地格数是7+11=18。 4、总格:合计姓与名的总笔画数,主中年至晚年的命运,又称"后运"。如司马懿,总格数是5+10+22=37。刘江海,总格数是15+7+11=33。 5、外格:总格笔画数减去人格笔画数,如是单字名或单姓,再加假添一数。主管命运之灵力。如司马懿,外格数是37-32+1=6。刘江海,外格数是33-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