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花灯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宋朝成为花灯发展的另一重要历史阶段,明清两朝赏灯热潮未减。中阳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
花灯又名灯笼,灯笼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放上蜡烛成为照明工具。
花灯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受中华文化影响,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的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
花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现代社会多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二、传统宫灯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彩灯中蕞富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
宫灯主要是些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它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
由于长期为宫廷所用,除去照明外,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以显示帝王的富贵和奢华。正统的宫灯各面画屏图案内容多为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
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
三、灯会传统
灯会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
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仪式,要算迄今了解到的蕞古老的原始灯会。
根据文献记载,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南朝时期在国都举办传统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灯会也在民族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下逐步精湛、娴熟起来。人民造就了灯会,灯会造福于人民。
灯会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以外,还注意灯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它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民间传说用灯的形式巧妙地表现出来,可供游人参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