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孝的含义
所谓的守孝,指的是亲人过世之后,为表哀悼,在孝期内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和交际。之所以有守孝的讲究,是因为古人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非常重视孝道,这一点到了今天也依然是如此。在我国,教育小孩子的时候都会教会他如何尊敬自己的长辈,尤其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中国人的“孝”,已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美德文化。既然非常看重孝道,那么当长辈去世的时候,身为小辈,自然就得通过一些行动来表示自己的孝心。
守孝期间忌办喜事
以前的孝期是三年,也就是说,父母去世,儿女要守孝三年,三年期间不可办喜事,否则就是对去世者的不敬重,也会导致阻碍自己未来的运势。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对守孝的要求没那么严格,守孝时间也缩短了许多,大部分地区都是守孝一年,也有守孝100天的。但是在此期间,还是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其他吉庆之事,甚至连亲友的喜事也不能参加,这些是必须做到的。
守孝期间可以领结婚证
当然了,传统习俗里讲究的不能结婚,主要说的是不能办婚宴,而能不能领结婚证却没有规定。所以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领证条件,守孝期间也是可以领结婚证的。结婚证领取是在法律上确认你们的夫妻关系,守孝实际是民俗方面的,所以领证可以,但是不适宜办婚宴。而且孝与不孝应该是体现老人在世时其儿孙是怎样的尊重和关怀,所以如果真的时间过长等不及的话,可以先领证等期满之后再办婚礼。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包括:三书六礼、安床、闹洞房、嫁妆、上头、撑红伞。结婚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由开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当下的自由恋爱你情我愿,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结婚之前和婚后的传统习俗还是或多或少的被保留或者演变。如婚前应该准备什么,结婚当天风俗是什么,婚后回门有哪些习俗等。